September 18, 2007

Les Inoubliables 9

主恩滿溢的花都之旅

親愛的眾主內弟兄姐妹與好朋友們,

♪我愛春天的巴黎,也愛秋天的巴黎♫
♪我愛酷夏烈日當空的巴黎,也愛寒冬細雪紛飛的巴黎♫
♪一年四季任何時節我都愛巴黎!我愛巴黎!噢!我為什麼愛巴黎?…♫


這段出自於經典英文老歌『我愛巴黎』(I Love Paris)抒情又浪漫的曲調,用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是再適合也不過了!配合萬聖節,ISTI自11月1日週三起共放兩天假,加上我週五沒課,共有五天的假期!如此充裕的時間,前些日子亟欲走訪的巴黎自然又浮現心中。雖曾因駛向巴黎的高速電車TGV票價過高而一度作罷,但在房東凱琳的協助下及與中央車站(Gare du Midi)仔細協商後,改搭較便宜且同為高速電車的Thalys,我終於在11月2日早晨如願以償地踏上前往巴黎的旅途!

經過一個半小時晃眼即逝的車程,我已置身在熙熙攘攘的巴黎北站(Paris Nord)。由於迫不及待地想卸下行囊,展開期待已久的旅程,我並未如在阿姆斯特丹車站時一樣四下參觀車站,只買了份旅遊指南並取得地鐵資訊後,即刻前往青年旅社。因為沒有信用卡無法線上訂房,當我到達原本意欲投宿的「三鴨青年旅社」(3 Ducks Hostel)時,不出我所料,已無空房。服務員為我在位於蒙傑廣場(Place Monge)的另一所「青春活力」青年旅社(Young and Happy)電話訂房,也給我地圖與地址。心裏難免有些夫望,但仍堅信上帝關了這扇門,有祂的美意。祂必為我開另一扇更大的窗,將最好的賞賜給我。到了「青春活力」,終於順利地登記住宿於四人同寢的客房,一晚21歐元,附早餐,頗為合理。到行李寄放室卸下行囊後,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總算能無重一身輕地探索花都之美了!

<青春活力>(Young and Happy)青年旅館中的室友們

青年旅館旁的日本料理店

店內日本古典美人繪卷

※塞納河(La Seine)與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拿著地圖與數位相機,哼著小調,我自在地徜佯在巴黎的街道上。舉世聞名的塞納河是我第一個目的地。對巴黎街道的第一印象是,與台北街道有幾分相似。沿街並列許多餐廳、電影院、花店、影音出租店、民宅、公司行號、百貨公司等。當時並無人潮,因此多了份大城市少有的清靜與閒適。路邊一座樸實無華的小教堂,與四周形成明顯的對比,特別引我注意。大門上方刻有四個拉丁文大字「Gloria Deo, Pax Terra」,意為「榮耀歸神,平安歸人」。我並未入內參觀。只發出會心的一笑後,便趨步趕往塞納河。

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是全法國第二大河。多座橋樑橫跨其上,兩岸為人工石砌的河堤。一般人稱的「左岸」即指其南岸,北岸則為「右岸」。羅浮宮、艾菲爾鐵塔、聖母院、凱旋門等法國諸多重要的文化建築都位在塞納河兩岸。幾艘船停泊在河面上,等待有意坐船遊河的民眾。少數遊客與情侶漫步在河堤上,伴隨幾隻雪白的海鷗,時而俯衝入水,或堤上棲息,形成一幅饒富詩意的畫面。我佇足河邊,欣賞著微波盪漾的河水,聞著自河邊咖啡廳飄出的陣陣咖啡香,由衷讚嘆:「此乃文人雅士、騷人墨客靈感之泉源是也!」

塞納河 (La Seine)

塞納河旁的巴黎聖母院

<上帝飯店>(Hôtel Dieu)醫院

巴黎聖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來到巴黎,聖母院是人人必訪的宗教中心與名勝古蹟。其名「Notre Dame」之意「我們的女士」,即指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富麗宏偉的歌德式建築矗立在塞納河畔,院前偌大的廣場上遊人如織,大排長龍等著入內參觀。正對面是警察局,外觀和奧斯敦火車站有幾分相似。左邊有座騎士的塑像,右邊則有座規模龐大的醫院,名叫「上帝飯店」(Hôtel Dieu)。一問之下聽說法國各主要城市的大醫院都以此命名,就更不解了。或許因為它是天主教設立的醫院吧!端詳這座「上帝飯店」好一會兒後,我隨人群進入聖母院。三大正門上下都刻有長老、先知、舊約聖經諸王,甚至包括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一章中耶穌家譜裏的人物,如大衛王的父親耶西、耶穌的父親約瑟等人。這些人像不論大小,表情與姿態都迥然不同,令人不禁佩服當年建堂時匠心獨運的設計,與巧奪天工的雕刻手法。聖母院不論整體外觀或細部雕琢,均是藝術與建築上不同凡響的傑作。進入院內,右邊耶穌十架受難像的圓形架子上擺滿信徒禱告後所點的蠟燭,期盼禱告得蒙應允。再往前則有告解室與聖徒祈禱室,供信徒們向彼得、保羅、馬利亞、多馬、聖女貞德(Jeanne d’Arc)等聖人祈求。室前同樣擺有蠟燭,並設有英文和法文淺顯易懂的說明,信徒與否都能一目了然。

禱告蠟燭

聖女貞德 (Jean d'Arc)

浮雕:耶穌復活

白袍神父

左邊的長排雕牆上,鉅細彌遺地訴說耶穌生平主要事蹟,如降生、牧羊人與東方三博士朝見聖嬰、受洗、迦拿婚宴的神蹟、為門徒洗腳、橄欖山上的禱告、最後的晚餐、復活後向抹大拉的馬利亞與門徒們顯現、昇天等。一位身著白袍的神父站在牆邊,提供各國語文的書面說明,同時和遊客閒話家常,親和力十足。近末端之處的玻璃展示櫃中,有聖母院的迷你模型,供遊客了解其整體樣貌。莊嚴肅穆的大會堂位於正中央,會堂中心為一十字架與聖母哀子像。其右為獻皇冠給馬利亞的法王路易十三,左為其子路易十四。由左至右為六尊暗銅天使雕像。會堂中長椅上有許多閒談、欣賞或禱告的遊客。我在稍稍欣賞過後,轉頭回顧了所見的一切,慢步離開聖母院,朝下一個目標 – 艾菲爾鐵塔前進。
出口上部

※登高望遠 ~艾菲爾鐵塔
(La Tour Eiffel)~

時近黃昏。原有意步行至艾菲爾鐵塔,問路時才知須走將近一小時!搭地鐵才最明智又省時省力。哈!聽取智慧之言果然是對的!半途不但順路經過奧塞美術館站,為後天的行程「開路」,還只花了近15分鐘就到了艾菲爾站,真是一舉兩得!來到鐵塔下時天已全黑,整座塔在夜色中耀眼地閃爍著。塔下四個角落的售票口都排滿等待上塔的遊客,排一次隊平均至少得花上30分鐘。遊客可步行上塔,但大都選擇搭電梯。底層除售票口外,還包括服務台、紀念品店、點心吧與冰淇淋店,供遊客解饞。30分鐘不算短的時間裏,遊客們高聲談笑、打情罵俏或抽煙解悶。我這無人相伴,形單影隻的旅人,只能看著售票口旁電子看板上重複顯示的票價與上塔注意事項打發時間,勉強還沉得住氣。

夜色中燦爛閃爍的艾菲爾鐵塔

售票口&入口

第二層紀念品店與店員合影

迷你鐵塔

各國國名與距離

鐵塔最頂層

頂層鳥瞰的夜景

鐵塔設計兼建築師古斯塔夫‧艾菲爾 (Gustav Eiffel) 蠟像

當年建塔情景蠟像

經過30分鐘耐性的考驗後,終於進入電梯,緩緩朝上移動。供舊電梯使用的給水幫浦、頂層眺望臺、記錄鐵塔歷史的看板、展覽室、紀念品店、點心吧、名為「巴黎艾菲爾鐵塔」的郵局、網路使用中心等都位於第一層。第二層則有美食鋪、紀念品店、點心吧、以法國知名冒險小說家朱爾‧維納(Jules Verne,『環遊世界八十天』作者)命名的餐廳「Jules Verne Restaurant」與網路使用中心。遊客可在此賞夜景、上網、用餐。紀念品店中陳列各式與鐵塔相關之物。如模型、拼圖、咖啡杯組、碟子、撲滿、呢帽、桌曆、T恤等。這些我都沒啥興趣,只買了兩枚紀念金幣,與服務員聊了兩句,就換電梯上頂層。頂層分上下兩部分。下層內部的壓克力展覽板上印有巴黎全景,世界主要城市與國家的國旗、名稱與距離。上層的瞭望台已是鐵塔最高層,由此向下俯瞰巴黎夜景,令人嘆為觀止!整個巴黎宛若一大塊黑亮的錦鍛,車燈、路燈、紅綠燈、店招等就像鑲嵌其上的鑽石般,璀璨奪目,叫人目光不忍稍移!塔頂強光來回轉動,80公里以外都相當醒目。塔頂除炫麗的夜景與照明外,另展示鐵塔設計師古斯德夫‧艾菲爾(Gustav Eiffe)與眾工程師當年設計鐵塔與建塔的蠟像和紀念銘文。

雖捨不得離開眼前美不勝收的景致,刺骨的寒風卻不斷強逼我下樓。電梯中,我和一對巴西夫婦分享參觀鐵塔的心得,三人一致同意晚間來訪比白天更棒!這起初忙碌、疲憊的一天,就在滿足、愉悅的氣氛中,畫下美好的句點。

※驚豔羅浮宮(Le 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大陸譯「盧浮宮」,是16世紀法國皇室移住凡爾賽宮前的皇宮。幾世紀來經歷數次棄置與修建,法國大革命時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外開放。這座歷史悠久的藝術殿堂,收藏近四十萬件不同國家、文化的藝術品,甚至包含埃及與希臘古文物。來到巴黎的第二天早晨,我就搭地鐵抵達。出站後步行僅一分鐘,就來到玻璃金字塔矗立的宮前廣場。這金字塔由603片玻璃組成,約20.6公尺高。塔旁有噴泉和另一座小金字塔。廣場上還立有一座英氣勃發的路易十四騎馬像。遊客們由大金字塔底進宮,憑一日票可參觀宮中任何展覽。雕刻展覽廳和一些繪畫展覽廳都可自由攝影,並非全館嚴禁拍照。雕刻展覽廳的天花板佈滿複雜而華麗的鍍金刻紋與油畫,流露濃厚的皇室氣氛。從雕刻、法國歷代君王、諸候與后妃胸像、陶器、繪畫直到埃及古文物展,我在宮中待了近六小時。所見藝術品中最難忘的,還是個人鍾情的雕刻與繪畫。在此僅就印象較深刻的作品,和大家分享。

欲入宮,金字塔底請

大金字塔旁小金字塔

路易十四馬上英姿

大金字塔前水池

紀念品販售處

<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介紹‧導覽

雕刻展覽室入口

狩獵女神黛安娜(Diane de Versailles)
位在希臘神話眾神祗雕像展覽廳中。西元前四世紀希臘雕刻家雷察爾斯(Leochares)之作。她是月亮與狩獵女神。也是宙斯的女兒,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花容月貌,髮盤成髻,衣著輕便,背著弓箭,身邊跟著獵犬,大步邁進,散發巾幗不讓鬚眉的英勇氣勢與月亮般溫柔婉約的氣質。


自由女神領導眾民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誘惑基督(La Tentation du Christ):根據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四章畫成。耶穌禁食四十晝夜後,撒但一連三次以食物、能力、及榮華富貴誘惑祂。耶穌都以神的話語斷然回絕。畫中耶穌與撒但同站在高山上,撒但以哀求又低聲下氣的表情看著耶穌,手指著世間榮華富貴(馬太福音4:8~10),企圖以溫和攻勢巴望耶穌就範。但耶穌正氣凜然地揚起雙手,炯炯有神的雙眼直視前方,完全不瞧撒但一下,絲毫不為所動。

蒙娜麗莎的微笑(La Joconde / Monna Lisa):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完成於16世紀的作品,是全羅浮宮最受歡迎的畫作。置於嵌入牆中的玻璃展示櫃內,遊客必需排隊靠近欣賞。此處嚴禁拍照。館員雖極力維持秩序,遊客仍爭相向前,欲一賭美人丰采。蒙娜麗莎的正對面是一幅著名的巨型聖經繪畫『迦拿的婚宴』(Les Noces de Cana),描述耶穌赴宴時將水變酒的神蹟。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大型繪畫展覽廳正是賣座電影『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的拍攝地點之一。

米羅的維納斯(Vénus de Milo)
『蒙娜麗莎的微笑』、『迦拿的婚宴』(Les Noces de Cana)同為羅浮宮「鎮宮之寶」,也是最受青睞的大理名雕像。這位掌管愛和美的女神有兩公尺高,因雙臂殘缺,故又名『斷臂維納斯』。雖無雙臂,姿態與神韻依舊高貴、典雅。此像據說完成於西元前90~130年,1820年被一名農夫在愛琴海中的米羅斯島(Melos,或稱Milo)尋獲,本試圖隱藏,但遭一土耳斯官員發現而沒收。爾後一法國大使將之買下修復後送回法國,保存於羅浮宮直至今日。

♦拿破崙一世的加冕(Le Sacre de l'Empereur Napoléon 1er et le Couronnement de l'Impératrice Joséphine)

羅浮宮最大也最有名的畫之一,為傑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1804年完成的作品。描繪甫登基的拿破崙,在聖母院中為皇后約瑟芬(Joséphine)舉行隆重的加冕典禮。滿朝文武侍立兩旁,拿破崙高舉皇冠,皇袍加身,雍容華貴的約瑟芬雙膝跪下受冠。賞此畫時,我深覺身歷其境,躬逢其盛。

聖安娜與聖母子(La Vergine ed il Bambino con Santa Anna)達文西15世紀時的作品。聖安娜據傳是馬利亞的母親。畫中,安娜慈愛地看著眼前的馬利亞和小耶穌。白胖、純真的小耶穌被母親抱在手中,回頭與她相視微笑。整幅畫充滿家庭的愛、溫馨與甜蜜,令人動容。

雖然有些疲累,但有此難得的機會前來,實在不願意輕言離開。故振作起精神,繼續觀賞。所見所聞真使眼界大開,能看到長久以來耳熟能詳的名作,心裏充滿筆墨難以形容的感動與喜悅。自始至終雖只停留近六個小時,內心並不滿足,但已滿載而歸,不虛此行。

No comments:

Les Bénédictions du Seigneur!

Je suis...

My photo
基督徒。12歲時讀了安徒生的傳記後取他的first name "Hans"做英文名字,信主成為基督徒(Christian)後有朋友以安徒生的本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稱呼我。我的法文名字叫François,"自由"之意, 取自法國名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 畢業於文藻外語學院。目前從事GoodTV的影視翻譯工作。在學期間主修中英筆譯與口譯(逐步口譯與同步口譯),同時學習韓文,義大利文與葡萄牙文。除目前會中文,台語,英文,日文與法文外,很有野心想精通所學的這幾種語言。有更大的野心要學/精通德文,西班牙文,荷蘭文,甚至更多。願以神這般的恩賜服事祂,因若沒有祂,我就算不得什麼。感謝主!有祂的人生真的太棒了!我英文名字"Hans"的意思就是"神是滿有恩典的"。因此信主至今我對生命最大的體會就是La Vie est Belle - 生命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