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4, 2007

Les Inoubliables 10

※香榭麗舍大道(Les Champs-Élysées)上的神蹟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馬可福音16:17

毗鄰羅浮宮、諸多大小皇宮與劇院,香榭麗舍大道是全巴黎最為繁華熱鬧的街道。東段起自協和廣場(La Place de la Concorde),西至凱旋門(L'Arc de Triomphe)所在的戴高樂廣場(La Place Charles de Gaulle),兩旁種滿青翠茂盛的梧桐樹,繁華中帶著盎然的綠意,甚是美麗。法文原名中的「Élysée」來自希臘神話裏品德高尚的善人死後靈魂居住的樂園(Elysium、l'Élysée),而「champ」則為法文「土地」之意。兩字合併便為「樂土」。離開羅浮宮後,我就朝著這塊「樂土」前進。途中經過一座小公園,園中有座八角形池塘,池水清澈如鏡,鴨鵝悠游水上。遊客們水邊休憩,閱讀書報,寧靜又清閒。往前又走了一段路後,我不確定是否已到達香榭麗舍。看著與我擦身而過,談笑風生的人群,想起到阿姆斯特丹時是獨自前往,這次到巴黎之前雖邀了好些朋友,但他們不是不想就是不能,我終究還是得單槍匹馬。在如此驀然湧上心頭的寂寞感之中,我開口向神作了一個由衷的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知道祢與我同在。但我好希望有個旅伴同行、談笑,就像其他人一樣。」

香榭麗舍大道(Les Champs-Élysées)

禱告過後,我轉身看到一個小伙子迎面而來,便問他是否我們已在香榭麗舍大道上。他也獨自旅行,與我目標一致,便結伴而行。過沒多久,我倆已在車水馬龍的香榭麗舍上。兩旁並列著濃綠的梧桐樹,服裝店、餐廳、電影院、百貨公司、咖啡廳、香奈兒、亞曼尼、伊麗莎白‧雅登等時尚精品店等一家接一家,琳瑯滿目,相當吸引少男少女。小伙子與我邊走邊聊,彼此自我介紹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我所聽到的!他名叫魏路加(Luc Viguier),現年18歲,來自法國西南部的土魯斯(Toulouse),也是相當愛主的基督徒!大哥魏丹尼(Daniel Viguier)與二哥魏大衛(David Viguier)都住巴黎。三哥魏菲利(Philippe Viguier)與四哥魏約翰(Jean Viguier)在美國伊利諾州慕迪聖經學院受造就。父親魏墨雪(Michel Viguier)與母親魏如詩(Loïs Viguier)在土魯斯牧會。路加獨自到巴黎探望大哥,邀我當晚到他服事的「巴黎福音教會」(L'Église Evangélique de Paris)聚會。我心激動不已,高興地與路加擁抱,無法形容這奇妙的事實!「我們知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感謝神,不但即刻應允我卑微的呼求,賜下一個旅途的良伴,更超乎我所求所想地,賜下一位同在主裏的弟兄!在總人口4500多萬,基督徒人口僅占0.65%的法國,這著實是個不可思議的神蹟!

神所賜下的小弟兄魏路加 ( Luc Viguier )

※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
魏路加,這位可愛的小弟兄與我一路彼此見證主恩,不知不覺已來到了戴高樂廣場,壯麗雄偉的凱旋門就在眼前。由於離教會聚會時間還早,我們便一同參觀。凱旋門的正面圓拱門高約50公尺,兩側都有巨型浮雕,記載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輝煌戰績。最有名的是位於右側的「馬賽曲」(La Merseillaise),描繪當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拱門內壁上,刻有法國大革命時為國捐軀的將領英名。

拱門內通往小型紀念館的樓梯蜿蜓曲折,空間頗為狹小。館內記錄了當年500多位將軍的名字與凱旋門的歷史。頂層是觀景台,由此整條香榭麗舍大道與艾菲爾鐵塔清晰可見。時近黃昏,鐵塔在暮色中耀眼地閃爍著,與其他矮小的建築物相較之下,顯得鶴立雞群。因高度與位置之故,從凱旋門頂層欣賞夜景,要比在艾菲爾鐵塔更清楚。但各有千秋,皆令人讚賞。

凱旋門 ( L'Arc de Triomphe )

門內天花板

門內牆上陣亡英烈名單

門頂層鳥瞰的夜景

夜色中閃爍的艾菲爾鐵塔

※得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
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歌羅西書1:28)


約晚間7時
許,路加和我搭地鐵來到位在「保防廣場」(Esplanade de La Défense)的巴黎福音教會,當晚是特別聚會。主任牧師蔣歌德(Jean-Christophe)特邀好友柯葛瑞(Gary Collins)前來,擔任教會領袖訓練課程的講員。葛瑞現居芝加哥,是位心理學教授與信仰諮商師。路加和我到達時,幾位姐妹已準備好豐盛美味的愛宴,讓我這到比至今僅在裴洛笙牧師的教會享用過一次愛宴,又極端想念屏東民生路教會愛宴的出外人,立即食指大動!弟兄姐妹多為巴黎本地人,也有數代在此生活的越南人與韓國學生。大伙兒邊吃邊談,氣氛融洽和諧,讓我再度想起出於家母、外婆與民生路教會秀花姐、素足姐與戴媽媽之手的佳餚!

正當眾人津津有味地進餐時,葛瑞在蔣歌德牧師的陪同下大駕光臨。現72歲的葛瑞,身材高大,略為清瘦,渾身散發「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高雅風範。一如裴牧師與我的摯友羅瑋恩(Wayne Lawton),葛瑞至今仍是蒙神重用的僕人。如經典名片『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中的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一般,葛瑞的英文特別動聽,連聊天都變成很大的享受!眾弟兄姐妹之中,葛瑞與我談得特別投機,也以美國腔濃重的法文與英文一竅不通的路加解釋談話內容。極富幽默感的葛瑞,不時逗得我仰天大笑!談笑間,我們儼然已成忘年之交!

愛宴結東後,聚會即刻開始。葛瑞的講題是「何謂文化?」(La Culture, c'est quoi?),由蔣歌德牧師逐步口譯成法文。葛瑞從萬國萬族皆有其文化切入,說明即便同一國中不同地區、領域、世代、年齡層等都有不同的文化。他現雖年逾古稀,朋友卻遍及各年齡層。如此交遊廣闊,對他了解大眾心理、思想、風俗、文化幫助極大。其長女長期住在黑人社區,關懷其需要與家庭,不但傳為美談,還獲「裹白皮膚的黑人」的美譽。整段分享的最高潮,在於葛瑞以使徒保羅在希臘雅典觀察民間文化後,以「未識之神」為傳福音的切入點為例,鼓勵弟兄姐妹為福音的綠故,去認識,接近不同的文化,不但對自已有益,更能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葛瑞一席話,讓我想起曾為算命師,對台灣民俗文化了解極深的葉明翰牧師與曾迎佛牙,今為主僕的曹永杉、馮鳳嬌夫婦。葛瑞一針見血的言語獲得眾人一致贊同。會後我特別與葛瑞道謝,彼此祝福。的確,就像歌羅西書所云,我們傳揚祂,不是有勇無謀,乃是用諸般的智慧。知已知彼,才能為主得人如得魚!(馬太福音4:19)


※印象大師雲集處 ~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
位在塞納河左岸,羅浮宮斜對面,奧塞美術館同樣是巴黎聞名於世的藝術殿堂之一。1900年原是火車站,1939年關閉。1986年改建成美術館,大廳中仍保存著當年車站時使用的大鐘。多數現存館藏原屬羅浮宮所有,主要為1848年至1914年間的繪畫、雕塑、傢俱與攝影作品。印象派大師如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高更(Paul Gaughin)、塞尚(Paul Cézanne)、米蘭(Jean-François Millet)、畢卡索(Pablo Picasso)、莫內(Claude Monet)、羅丹(Auguste Rodin)等人的作品與近代藝術創作都在這裏,印象派美術的愛好者絕不容錯過。全館規模與遊客人數雖均不及羅浮宮,卻充滿羅浮宮所沒有的寧靜與親切感。我在此待了約四小時,飽嚐印象派藝術與古典傢俱之美!以下是全館最令我愛不釋手的六件作品。

奧塞美術館館名看板

館外犀牛像

館內展覽廳方向指示看板

保存至今的大鐘

館內一景


皇室用梳妝臺

蛇女 ( La Femme neé par le Serpent )

聖女貞德 ( Jeanne d'Arc )

鷹背上的拿破崙 ( Napoléon sur les Ailes de l’Aigle )

酒神巴卡斯 ( Bacchus, le dieu du vin )

♦天使的呢喃(Le Murmure d'un Ange)
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雕刻作品。一位天使在熟睡的小男孩身邊,以溫柔的眼神看顧著他。在他耳邊細語,仿彿正輕聲說道:「安心地睡吧!我就在你身邊。」如此暖人心扉的畫面,使我想起聖經中詩篇37:4所云:「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如同雕像中的男孩,不論是熟睡或任何時候,神都差派祂的天使保護我們,更親自與我們同在,使我們不遭火燒,不被水淹。(以賽亞書43:2)

牧牛青年 ( Jeune Homme avec l'Harpe sur le Beouf )

( La Danse )

♦舞(La Danse)
18世紀法國畫家兼雕刻家姜帕提‧卡珀(Jean-Baptiste Carpeaux)的代表作。美少年在數名伴舞少女的簇擁下,右手握鈴鼓,左手高舉,歡然起舞。展現愉悅活潑的氣氛與青春洋溢的生命力。

草地午餐 ( Déjeuner sur les Herbes )

鬥雞的希臘青年 ( Jeunes Grecs et le Combat des Coqs)

♦煎餅磨坊的舞會
(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
雷諾瓦18世紀晚期代表作。磨坊前,眾多紳士名媛雙雙對對,婆娑起舞;有人端坐欄杆邊,啜飲香濃的咖啡,大啖可口的煎餅,欣賞舞池中紅男綠女。整幅畫展現熱鬧歡愉,盡情享受生活的氣氛。

♦林穆斯基‧考薩克夫人肖像(Portrait de Madame Barbe Rimsky-Korsakov)
全館最令我驚豔的作品,德國宮廷畫家文德霍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18世紀中期作品。畫中人雲鬢花顏,微轉秋波,俊俏婀娜,驚鴻照影。凝視如此傾國佳人,不禁讚嘆:「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畫旁合照,藉此一親芳澤,自然不在話下。

♦維納斯誕生(La Naissance de Vénus)
亞歷山卓‧卡巴奈(Alexandre Cabanel)18世紀中期的作品。背景是明亮的天藍色,維納斯赤裸橫躺在海面略為起伏的波浪上。幾位純真可愛的小天使飛在半空中,見證她的誕生。畫中維納斯與小天使都相當豐腴,有別於義大利畫家波提契利(Sandro Botticelli)的同名作品中,站在貝殼內纖瘦嫋娜的維納斯。也許即使是維納斯,也同樣「環肥燕瘦」吧!

波提契利(Sandro Potticelli)的『維納斯誕生』( La Naissance de Vénus )

艾默.‧佐拉肖像 ( Le Potrait de Emil Zola )

雷諾瓦畫作展覽廳

♦紅磨坊
(Moulin Rouge)
18世紀法國版畫家土魯斯‧羅德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之作。畫中描述笙歌達旦的紅磨坊中,眾生頹廢忘我,縱情享樂。康康舞孃力甩舞裙,穿梭男士之間載歌載舞。此作讓我想起同名歌舞劇中,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的楚楚動人的倩影。

拾穗 ( Les Glaneurs )

※雕欄玉砌今猶在,鳳鸞寶帳景非常 ~凡爾賽宮~

這是巴黎之行的最後一站。這座位在巴黎西南部郊外凡爾賽鎮的皇宮,1624年於路易十三世時期開始興建,直到1710年才正式竣工。歷代皇親國戚曾居此達百年之久。法國大革命時路易十六世夫婦慘遭處決,宮中物品遭暴民洗劫,殘餘的則運往羅浮宮保護。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多年,直到1833年才又修復,改為歷史博物館。

凡爾賽宮(Le Château de Versailles)的建築風格充滿古典美,造型宏偉。當我到達時已下午3點多,參觀時間僅餘一個多小時,故無法徹底參觀,錯失欣賞御花園、路易十六世的皇后瑪麗‧安妲妮塔(Marie Antoinette)的私人大莊園等其他重點部分,心裏不免有些懊悔。也決定離開比利時前,約聖誕節假期時再回到這裏,細細欣賞宮中的一切。即便是接近閉館時間的此時,宮中仍充斥著來自各國的旅客與旅行團,擁擠的程度和羅浮宮不相上下。

由此入宮

宮前留影

全法國的榮耀!( À Toutes les Gloires de la France! )

♦皇家禮拜堂
(Chapelle Royale)
皇室成員作禮拜之處。為白色樑柱所圍繞,氣氛莊嚴肅穆。天花板上的有『基督復活』等以聖經內容為主題的壁畫。一樓為宮廷人士席,二樓是皇室成員席。當中聖壇與其上的天使雕像以純金鑄造,樑柱上刻有細緻的花紋。遊客只能在禮拜堂周圍參觀,不得進入。路易十五世、十六世、十八世等曾在此舉行婚禮。

皇室族譜

路易十六 ( Louis XVI ) 與皇后瑪莉‧安妲妮塔 ( Marie-Antoinette )

17世紀畫廊(Galeries du 17eme Siècle)
陳列皇室族譜及一系列皇室成員肖像、胸像的畫廊。深紅的牆壁加上鍍金畫框顯出濃厚的藝術氣息。人物包括歷代皇帝、皇后、妃嬪、王子、公王、公爵、諸候、將軍等。當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是皇室族譜、路易十四世、十六世、瑪麗‧安妲妮塔的肖像。

♦鏡廳(La Galerie des Glaces)
宮中最著名的廳堂之一。整廳的裝飾以鑲金、鏡面與大型水晶吊燈為主。廳中明亮異常,牆上鑲有400面鏡子,對著17面玻璃落地窗,把窗外的陽光和御花園中的美景引入廳內,使之美的令人無法置信!這也是當年路易十四世召開國務會議與性好享樂的瑪麗‧安妲妮塔夜夜舉行化粧舞會的定點。紙醉金迷,頹廢靡爛的情景可想而知。

♦國王寢宮(La Chambre du Roi)
左邊有明亮的鏡子與燭臺,兩具水晶吊燈自天花板垂下。鍍金欄杆內為金紅相間的織錦大床與帷幔,極盡奢華之能事。國王早朝、晚朝均在此進行。寢宮旁是小型會議室。

♦王后寢宮(La Chambre de la Reine)
豪華的程度不亞於皇帝寢宮。右邊是梳粧鏡與燭臺。床、帷幔、牆壁雕紋、水晶吊燈等多為金白相間,整座寢客的色彩較為明亮宜人。

太陽王路易十四 ( Louis XIV, le Roi du Soleil )

瀏覽宮中富麗堂皇的一切,回顧自路易十四世、十六世及至法國大革命這段歷史時,南唐李後主哀怨悲戚的『虞美人』浮上心頭。「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今猶在,無奈朱顏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想起好大喜功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優柔寡斷的路易十六、幼稚無知,不知民間疾苦的瑪麗‧安妲妮塔,夫婦倆虎落平陽,慘遭斷頭的厄運,與法國大革命時的黑暗等,令人不堪回首!嗚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皇室過度追求奢華宴樂,滿足一已之私,付出代價的卻是眾無辜黎民百姓!而今雖時局變遷,但歷史留下的斑斑血淚與教訓,仍值得世世代代的後人警惕與檢討。

※齊來虔誠同崇拜 ~巴黎福音教會的主日~
到巴黎之前,因手邊有好友張哲源提供的歐洲華人教會名錄,故原計畫主日時到華人教會。而今因神巧妙的安排而認識魏丹尼與魏路加兄弟,兩人告訴我葛瑞是主日講員,邀我一同來參加主日敬拜。我也希望回布魯塞爾前能再次與這些朋友們見面,巴黎福音教會自然成為主日早晨不二之選。

聚會10點開始。敬拜程序和屏東民生路教會基本上沒兩樣。都是敬拜讚美、講道、宣布肢體消息與代禱事項。唯一的差別在於講道分兩部分,中間再插入一段敬拜讚美。宣布肢體消息與代禱事項之前,青年們獻詩歡迎葛瑞。敬拜讚美所唱的數曲現代法文詩歌,我多半初次聽到,意境倒很能了解。我身邊的路加和其他弟兄姐妹們都很進入狀況。大概只有我和葛瑞這兩個老中老美是「學生」!不過沒關係。凡事謝恩,這的確也是學習的機會啊!

敬拜讚美團

葛瑞的講道是整堂聚會的精華。他引用舊約聖經中約瑟、摩西、朋友與自已的親身經歷,說明神以不同的方式預備我們成其合用的器皿,成就祂美善的旨意。即便在預備的過程中我們看不透神的心意(約瑟被11個哥哥賣至埃及為奴,又遭彼提乏之妻誣陷入獄、摩西在米甸曠野生活四十年、葛瑞因病被迫住院、朋友布雷(Brad)患癌,醫生宣布將不久人世),但若我們放下自已,順服神的引領,終究會發現祂的心意原是好的(創世紀50:20),一切經歷都是祂豐盛有餘的恩典!(約瑟後來為法老王解夢,成為埃及的宰相;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進入迦南美地;葛瑞至中國大陸協助福音事工;布雷養病期間取得博士學位,今仍生龍活虎,更以自身經歷幫助癌症病友)會眾凝神細聆,不時點頭稱是。感謝主!葛瑞言之有物的分享有如醍醐灌頂,使弟兄姐妹們得到很大的益處與激勵。蔣歌德牧師仍全程擔任逐步口譯,譯得一字不差,字簡意精,極具專業口譯的架勢與水準。講道畢,青年們(包括路加)齊聚堂前為葛瑞獻詩,魏丹尼致歡迎辭並以吉他伴奏。會後沒有愛宴,眾人在堂外享用點心與飲料,丹尼、路加、葛瑞與我也藉此機會更認識彼此,並拍照留念。

葛瑞講道,歌德口譯

丹尼帶領情年獻詩

口唱心和讚美主!

得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手足情深的丹尼與路加

丹尼與我

至今回想這段巴黎之旅,心中就有無限的甘甜與感恩!對於參觀過的每處名勝,心中的感言,莫過於約伯在苦盡甘來後,對神發自內心的讚嘆:「我從前風聞有祢,如今親眼看到祢!」(約伯記42:5)我也真切體會到,神的道路與意念都高過我(以賽亞書55:8~9)。因著祂出人意料的介入與安排,這趟旅程比自已計畫的更多彩、更豐富!而認識魏氏兄弟與柯葛瑞,更是祂此行最大的恩典!

♫噢!我愛巴黎!♪
♪我為什麼愛巴黎?…♪
♫因為主恩主愛在那裏!♫

路加、丹尼、葛瑞,我也謝謝你們!法國有了你們,真有說不出的可愛!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
在地上,平安歸給魏路加、魏丹尼與柯葛瑞,
祂所喜悅的人!

No comments:

Les Bénédictions du Seigneur!

Je suis...

My photo
基督徒。12歲時讀了安徒生的傳記後取他的first name "Hans"做英文名字,信主成為基督徒(Christian)後有朋友以安徒生的本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稱呼我。我的法文名字叫François,"自由"之意, 取自法國名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 畢業於文藻外語學院。目前從事GoodTV的影視翻譯工作。在學期間主修中英筆譯與口譯(逐步口譯與同步口譯),同時學習韓文,義大利文與葡萄牙文。除目前會中文,台語,英文,日文與法文外,很有野心想精通所學的這幾種語言。有更大的野心要學/精通德文,西班牙文,荷蘭文,甚至更多。願以神這般的恩賜服事祂,因若沒有祂,我就算不得什麼。感謝主!有祂的人生真的太棒了!我英文名字"Hans"的意思就是"神是滿有恩典的"。因此信主至今我對生命最大的體會就是La Vie est Belle - 生命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