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5, 2007

Les Inoubliables 14

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

這座位於協和廣場(La Place de la Concorde)上,以收藏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莫內(Claude Monet)、 塞尚(Paul Cézanne)、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Pablo Picasso)、盧梭(Henri Rousseau)等印象派(Impressionism)畫家與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畫作而聞名。規模與巴黎其他大型博物館、美術館比起來小巫見大巫,但終年參觀人潮洛繹不絕。從1999年8月起因整修而關閉近7年,直到2006年5月才度對外開放。

館中對作我多半不認識,有些甚至看不懂。看來我對印象派畫作尚需進一步了解。全館較為欣賞的畫作包括野性濃厚的『人與獸』(Des Hommes et des Animaux)
『雪景』(Paysage des Neiges)
『少女沉思』(La Méditation d’une Jeune Fille)
『彈琴二少女』(Deux Jeunes Femmes qui Jouent du Piano)
『女爵狩獵』(La Chasse des Duchesses)等。不過,就個人而言,這些畫作固然有其特點,但比起鎮園之寶 -- 莫內(Claude Monet)的『睡蓮』(Les Nymphéas),均相形失色。『睡蓮』並非一幅畫,而是在一廣敞的圓形展示室中,擴張到兩邊整面圓形牆壁上的巨型畫作。莫內以深紫、淡紫、深綠等顏色,表現池中睡蓮與蓮葉的嬌嫩、池邊的柳樹、彷彿雨點打在池水上般,水面上似有若無的薄靄。任一角度看,感覺都有所不同。如同小雨的黃昏裏佇立池岸邊,觀賞池中生態般,令人久久不捨離去。在館中紀念品販售部門中,還有介紹『睡蓮』的專書,可見此作在印象畫派中的重要性與其高超的藝術成就。





送君遠行淚雙垂

由於首訪巴黎時與路加在巴黎福音教會主日敬拜,因此到了主日,巴黎福音教會自然成了不二去處。事先與丹尼聯絡過,也期待再度見面。

經過熟悉的地鐵路線,
走過寬廣寧情的保防廣場(Ésplanade de la Défense)住宅區,
到達教會時,丹尼已與些許弟兄們在講臺前裝設音響。他也在敬拜讚美團同彈琴與吉他。故人重見,熱情擁抱。
主日敬拜準時於10點10分開始。由於聖誕節將近,故除敬拜讚美與講道外,還有主日學小朋友們的短劇演出
與經文朗誦。只見講臺前一小桌子上擺了四枝紅蠟燭與一本打開的聖經。一個弟兄和一個姐妹輪流朗誦經節後,將蠟燭點燃。氣氛肅穆而慎重。
不像上次柯葛瑞來訪時有法文逐步口譯,這次由蔣歌德牧師獨講,得更專心聽,才能聽懂。可惜至今講道內容已不太記得了。
講道後,有個出我意料的安排。歌德向會眾宣布,丹尼因工作的關係將於一月受調至法國東南部的葛諾伯(Grenoble)城。而因下週即聖誕節,故這是他在巴黎最後一個主日。言罷便請丹尼出列到臺前,歌德與眾長執萬般不捨地為他按手禱告祝福。我
也含著眼淚拿起相機,將這這感人的一刻化為永恒。這連結在主裏的愛,是何等堅韌而真摰!

主日敬拜結束後,大伙兒在會堂外閒聊、享用點心。好些弟兄姐妹來與丹尼合影,
我也不例外。
雖與丹尼才第二次見面,但因著神以路加回應我的禱告,這份友誼更顯彌足珍貴。我把事先預備好的聖誕禮物交給丹尼時,他高興地把手搭在我肩頭,與我貼臉已示感謝。除了禱告祝福外,大家更特別為丹尼舉行愛宴為他餞行。
笑語如珠,酒足飯飽後,歌德牧師再次請丹尼出列,讓每位弟兄姐妹說出對他的感言。大伙兒無不表示對丹尼的肯定、祝福與不捨。由此看出他美好的見證、對神國事工的熱心擺上,及他與大伙兒的友誼。
在一旁見證著這一切的我,感動的熱淚盈眶。心中響起一首詩歌悠揚的旋律:

Friends are friends forever if the Lord is the Lord of them.
只要同在主裏,你我友情永在
And friends will never say never, ‘cause the welcome will not end.
朋友永不相拒,永遠彼此接納
Though it’s hard to let you go, in the Father’s Hands we know
縱使難分難捨,在主裏仍長相連結
That a lifetime’s not too long to live as friends!
與你做朋友,一生都不夠

我想起一首李白的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此刻形容丹尼此情此景,再適合不過。

送君遠行淚雙垂,衷心期盼再會時!

No comments:

Je suis...

My photo
基督徒。12歲時讀了安徒生的傳記後取他的first name "Hans"做英文名字,信主成為基督徒(Christian)後有朋友以安徒生的本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稱呼我。我的法文名字叫François,"自由"之意, 取自法國名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 畢業於文藻外語學院。目前從事GoodTV的影視翻譯工作。在學期間主修中英筆譯與口譯(逐步口譯與同步口譯),同時學習韓文,義大利文與葡萄牙文。除目前會中文,台語,英文,日文與法文外,很有野心想精通所學的這幾種語言。有更大的野心要學/精通德文,西班牙文,荷蘭文,甚至更多。願以神這般的恩賜服事祂,因若沒有祂,我就算不得什麼。感謝主!有祂的人生真的太棒了!我英文名字"Hans"的意思就是"神是滿有恩典的"。因此信主至今我對生命最大的體會就是La Vie est Belle - 生命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