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是當年模仿咱們中國長安城的規模逮造而成,但只有長安的1/4大。太多日本史上著名的古蹟都在京都,最有名之一即金閣寺與銀閣寺。我國中時首次聽聞金閣寺,也從圖書館借來三島由紀夫改編自真實新聞事件的小說『金閣寺』,但沒讀完。一直到現在,京都仍是我最想參觀的日本古城之一。
這兩寺使我欣賞的,是它們酷似中國建築風格的外觀,與靜謐又饒富詩竟的周圍景致。尤其是金閣寺,通體鑲飾金箔,景色怡然幽雅。曲曲遠山飛翠色,寺前碧水靜無波。





Quel plaisir de te connaître au Seigneur, Michel.Toi et ta famille entière!
家庭歌舞劇『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
奧黛麗赫本的『卿本佳人』(Funny Face)
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花都舞影』 (An American in Paris)
、在雨中又歌又舞的『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
、東西文化交流,改編自史實的『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
完全打破傳統歌舞劇規則,世界影史上唯一一部只歌不舞,並從頭唱到尾而全無口說臺詞的法國歌舞劇『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驢頭公主』(Peau d'ane)、『柳媚花嬌』(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等。(以上關於法國歌舞劇的介紹請看本部落格2007年12月『秋水伊人』影評)
才又再度折起歌舞劇風潮,許多歌舞劇就此不斷推出,並都有亮眼的成績。例如2002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芝加哥』(Chicago)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改編自百老匯名歌舞劇的『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
… 等。而今年,人人公認的硬底子演員梅莉史翠普也趕上這股爇潮,推出了以ABBA樂團作品為主的愛情家庭歌舞喜劇『媽媽咪呀!』(Mamma Mia!)

至今我一直覺得,梅莉史翠普是我這一代最為出類拔莘的演員。她是少數不以美貌取勝,而完全以真材實料的演技征服人心的演員。不但她主演的好些作品屢獲最佳影片獎肯定,她自己也曾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另被提名12次之多。而這次演出『媽媽咪呀!』又是演技上的一大突破,在片中她引吭高歌,婆娑起舞,讓我光從YouTube的預告片中都看得好過癮,等不及進戲院看全片!
1987年的『紫苑草』(Ironweed)
1990年的『來自邊緣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the Edge)
1993年的『捉神弄鬼』(Death Becomes Her)
2006年的『大家來我家』(A Prairie Home Companion)等
都有她歌唱的戲份。梅莉的嗓音相當獨特,低沉中又帶有濃厚迷人的親切感。如她在『捉神弄鬼』
中演唱的『Me!』與『大家來我家』中的傳統民謠『老黑喬』(Old Black Joe)等,都令人印象深刻。還記得她在片中高唱"Oh, Mama! How I miss the prairie!.....yes, I'll dwell in the House of the Lord...Grace and Mercy follow me...!"
這次在『媽媽咪呀!』中,她又大唱ABBA樂團的作品,還大秀舞技,完全不靠替身或幕後代唱。執筆同時,真是越寫越期待了!
『媽媽咪呀』在希臘拍攝,除梅莉精湛的演出外,以連續幾集『007』系列電影擄獲不少女性芳心(包括我妹妹)的英國演員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
與以『莎翁情史』、『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 Diary)等作知名的英國小生柯林弗斯(Colin Firth)也擔任『媽媽咪呀!』的要角,都是飾演梅莉的前男友。
我從來沒看過皮爾斯演過喜劇,更沒見過柯林當眾起舞…有這兩位帥哥的加持,『媽媽咪呀!』更令人期待!
我向來就喜歡歌舞劇!它就是這樣,比一般電影具有更大的魅力!但奇怪的是,許多報章都稱之為「音樂劇」。此稱呼讓我覺得奇怪。因一般電影中就會配音樂,而歌舞劇中不只是音樂,眾人載歌載舞,歌舞昇平更豐富的電影的內涵,傾注豐沛的生命力。怎會只是單純的「音樂劇」呢?
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李爾王』(King Lear)。這是他第二度改編莎翁作品。第一度是1957年改編自『馬克白』的『蜘蛛巢城』(請見本部落格2007年8月相關影評)。『亂』我在文藻時就看過,黑澤明將時代移至日本戰國時代,李爾王改為某大城主一文字秀虎,三個女兒改為三個兒子,氣勢恢宏壯大,尤其是長子與次子謀反攻父城時的戰鬥混亂場面,驚心動魄,令人嘆為觀止。內容也極富深度,與『蜘蛛巢城』鍉有過之而無不及。『亂』於1987年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與與佳化粧,以及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接與最佳導演等三項提名。可見本片的輝煌的藝術成就。哲源在清華大學時在社團中看過,至今仍大為讚賞。
由名導市川崑執導,
改編自名作家谷崎潤一郎的同名小說。日文「細雪」一司意即為「小雪」、「瑞雪」,故事敘述蒔岡家四個姐妹的成長,亦屬家庭電影。我國二時在金石堂買到志文出版社出版的原著,但至今一直沒細細品味,慚愧!
是義大利電影,也是名道費里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新寫實主義的巔峰之作,也是費里尼的自傳式電影。內容描述一名出色的電影導演Guido,在推出一部賣座作品後卻不得一刻安寧,壓力反而更大。因以往合作過的業界人士不停催促他再創新作,Guido卻苦無新點子。苦惱思索的同時,他也省視自己的人生,做過的大小好壞事,件件風流豔史…等。本片真實剖析電影界的甘苦。困難與現實。令我想起美國名導比利懷德(Billy Wilder)同樣無情譏諷好萊塢的名作『落日大道』(Sunset Blovd.)。只不過為何片名要叫『八又二分之一』?有待再好好觀察。
(哲源,Dieu(神)和femme(女人)都是你認識的字喔!本片也是早期法國紅遍全球,不知使迷倒多少男人的性感小狐狸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的成名作。(請見本部落格2007年9月)內容敘述自幼孤兒院長大的孤女茱麗葉將所有仰慕她的男人玩弄在股掌之間,片中也有些出自聖經創世紀第三章的對白。本片曾經碧姬芭杜當年性感開放尺度的關係而慘遭禁演,但在美國上映時男性觀眾想當然爾地趨之若鶩。但我也看過凱薩琳丹妮芙1967年的情慾寫真『青樓怨婦』(Belle de Jour),當中的裸露尺度比起現在,簡直含蓄保守地不得了!因此我並不覺得『上帝創造女人』其實有什麼。或許以當時的社會價值觀而言,真的很大膽吧!雖然當年曾是性愛類禁片,但上帝創造女人是不爭的事實,且說實話,看到這片名我立刻會想到的不是碧姬芭杜,而是神取男人肋骨造出女人,男人見她時驚為天人時的讚嘆!
和『細雪』一樣出於市川崑之手。『炎上』改編自日本最為著名的文學家之一的三島由紀夫之代表作『金閣寺』。金閣寺目前依舊位在日本歷史古城京都,四周有護城河,外觀全鑲以金片而得名,也曾是幕府將軍的行宮。由於就欣賞建築而言真的太美,我國中時還拿金閣寺的圖片裝飾臥室呢!「炎上」一詞在日文中意指「著火」,臺片內容描述一個和尚溝口對金閣寺之美難以自拔的迷戀,恨見其因時間而老舊,故而縱火焚寺,藉此在腦海中保持金閣寺無與倫比的美,使之「毀滅後永恒存在」。
(就風景與建築而言,真的太美了! 但不覺莊嚴,反覺靜謐又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