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 2008

我心誰解

今晚因著幾人一些話,心裡很有感觸。

話說今夜外食,飯後爸有事先走。我載媽回家途中,由於她的好同學(我的好老師)陳其美老師就住附近,便建議前往打招呼。由於正值用餐時間,咱們不便多待多聊,就只停留了一下下。陳老師是媽在高師大國文研究所的同學,我也是因著她的安排才進了大同國中。同為基督徒,陳老師很喜歡我,見了面也會一起分享見證。她常愛憐地看著我,以無比疼惜又肯定的語調說:「小鴻輝好乖,傻鴻輝好可愛,老師喜歡你啊!」而今我雖已年過二十有六,她仍如此疼愛,猶如親生兒子。

陳老師鼓勵我語文學習專精最多二至三樣,廣度深度都夠,學成後在大學教書固定工作與收入。言談間更不斷情辭確切地重複:「小鴻輝,老師相信你絕對沒問題,一定可以!」老師這般抬愛,讓我感動無以名之。(陳老師向來愛叫我「小鴻輝」或「傻鴻輝」,總讓我倍覺親切…。)

又說飯前到小麵館路上,我與爸同乘一臺摩托車。他又開始跟我高談闊論他的世界語(Esperanto,18世紀由一波蘭牙醫綜合眾歐洲語言而成的人造語言,為達世界和平,去除文化隔陔,語名Esperanto意即「希望」。也是學習人口最多的人造語言。)但我壓根兒沒興趣,爸還說:「或許你現在也該慢慢接觸一點世界語。」

綜合陳其美老師與爸的話,我又好些感想。
1. 語言因著迥異的歷史與文化而各有其美。德文一板一眼,毫不含糊;英文易學易懂;法文浪漫唯美;義大利文與西班牙文熱情奔放;韓文與日文近似中文,中國人學來最有親切感;泰文長相奇特,給人感受亦獨特…如今爸媽已同意讓我至法國留學,攻讀語言學。但有時我總覺得自己對語言的熱情與野心不被了解。我絕不甘於只是熟悉兩三種語言!文藻曾有一位老師,原猶太人,精通八國語言,甚至包括古老的意第緒語(Yiddish),八種都如同母語英文般流暢精通。既有這種人,我也要這樣,而且要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我對語言如此的熱情,只有與偉恩分享時,能被完全瞭解。況且除上述歐亞語言外,還有太多其他的。當然一人不可能精通美世界各種語言,但若懂得多,開心學,走到哪兒暢行無阻,對自己的學識領堿也是更大的擴張。

2. 各國語言都有其歷史與文化為基礎。歷史發展出文化,語言自然與文化息息相關,環環相扣。了解語言發展與演變,是極有意思的事。但從爸開始學世界語以來,我每翻看他的課本資料,怎麼看怎麼奇怪。我對語言的熱愛,碰到世界語就負負相斥。當初世界語的發明者的發明理念雖好,但就個人而言,要全世界人學習並講同一種語言,只能說是緣木求魚。世界語是多種語言混合體,全無自己的文化或歷史為根基。況且,各國語言以迥異方式表達相同事物,極為趣味橫生。對義大利人,我想講義大利文;對西班牙人,我想講西班牙文;對韓國人,我想說韓文;對泰國人,我想說泰文;對瑞典人,我想說瑞典文…文法上或許有困難複雜之處,但就個人而言,這正是其迷人所在。若捨之而轉向世界語,在個人看來無異畫地自限。在語言廣闊的世界中,蘊藏太多無窮無盡的豐富與美麗!學習的同時,不但同時學習人文與風俗,更發掘各有千秋的優美。

記得畢業前的成果展上,我的老師(也是現在好友)在一篇演講中提及世界語,曾問過一個問題:Would you want to give up your mother tongue Chinese, and learn and speak Esperanto? 我心立即的反應是OVER MY DEAD BODY!語言各有其美,環肥燕瘦,既柔媚復冶豔,我不會予以比較。爸能有此嗜好與興趣,我當然為他高興,但我個人絕不會想碰世界語。說實在的,當初神因巴別塔變亂人口音,在我看來是個大祝福!若非如此,今日何來如此無盡豐盛?
(本文關於世界語部分,純為個人看法)

No comments:

Je suis...

My photo
基督徒。12歲時讀了安徒生的傳記後取他的first name "Hans"做英文名字,信主成為基督徒(Christian)後有朋友以安徒生的本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稱呼我。我的法文名字叫François,"自由"之意, 取自法國名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 畢業於文藻外語學院。目前從事GoodTV的影視翻譯工作。在學期間主修中英筆譯與口譯(逐步口譯與同步口譯),同時學習韓文,義大利文與葡萄牙文。除目前會中文,台語,英文,日文與法文外,很有野心想精通所學的這幾種語言。有更大的野心要學/精通德文,西班牙文,荷蘭文,甚至更多。願以神這般的恩賜服事祂,因若沒有祂,我就算不得什麼。感謝主!有祂的人生真的太棒了!我英文名字"Hans"的意思就是"神是滿有恩典的"。因此信主至今我對生命最大的體會就是La Vie est Belle - 生命是美麗的!